選對食材,簡單料理就可以很好吃!這句話用在綠竹筍上,再適合不過了。「綠竹筍」是夏令最當季的農產品,綠竹筍與其他竹筍不同之處在於其出土時會先向下,然後再向上生長,因而筍身會彎曲成牛角形,基部寬大、筍肉肥厚,綠竹筍在5月中旬開始隆重登場,6月是最美味的季節,其中以像牛角般彎腰的形狀,重量大約在300至400公克左右口感為最佳,下過雨的隔天或是早上至市集挑選清晨剛採收的綠竹筍是選購的最佳訣竅。
桃園區農業改良場指出,北部地區綠竹主要產區位於基隆市及新北市三峽區、五股區、八里區、新店區、深坑區、林口區、平溪區;台北市木柵區、南港區、北投區、內湖區;桃園市復興區、大溪區、龜山區、蘆竹區;新竹縣寶山鄉、竹東鎮。綠竹筍通常於5月中旬開始生產,6月產量最多、最好吃,到8月竹筍產量開始變少,9月則因溫度降低產量縮減。
好吃的綠竹筍選購原則,有五個口訣:「白」、「彎」、「短」、「肥」、「像牛角」,用手掂有沈重感。一般而言,竹筍一旦冒出地面、受到陽光照射,便會產生「紫杉氰醣?」(Taxiphyllin),即苦味來源,所以身形長而直或筍殼帶有綠色,吃起來易有苦味,離土越久,綠竹筍的「紫杉氰醣?」就越來越多,漸漸產生苦味,纖維老化,甜度及口感都受影響,所以買回家後立即帶殼煮熟冷藏保存最好(殺菁處理)。
當壓鑄無法用於熱室壓鑄工藝的金屬時可以採用冷室壓鑄,包括鋁、鎂、銅以及含鋁量較高的鋅合金。在這種工藝中,需要在一個獨立的坩堝中先把金屬熔化掉。然後一定數壓鑄量的熔融金屬被轉移到一個未被加熱的注射室或注射嘴中。通過液壓或者機械壓力,這些金屬被注入模具之中。由於需要把熔融金屬轉移進冷室,這種工藝最大的缺點是循環時間很長。冷室壓鑄機還有立式與臥式之分,立式壓鑄機通常為小型機器,而臥式壓鑄機則具有各種型號。壓鑄機主要可以分為熱室壓鑄機與冷室壓鑄機兩種不同的類型,區別在於它們能承受多大的力量,典型的壓力範圍在400到4000噸之間。壓鑄過程中會出現的主要缺陷包括磨損和侵蝕。其它缺陷包括熱裂以及熱疲勞。當模具表面由於溫度變化太大出現缺陷時,就會產生熱裂。而使用次數太多後,模具表面出現的缺陷則會產生熱疲勞。
竹筍外觀上,如果有蟲孔或傷痕,也應避免選購。因為傷痕或是蟲孔,該處及附近會硬化,料理時必須去除,因而減少可食用比率。另外筍殼上籜葉(最上方的部分)開張程度,也是選購上可以參考之依據。組織愈老化的竹筍籜葉愈開張,相反的,籜葉愈緊密者愈柔嫩。
最後以手觸摸竹筍底部,如果壓鑄柔滑細緻且有彈性,就是鮮採嫩筍,品質佳。另外,筍底切口顏色會隨時間增加逐漸變黃,味道也會變差,而且如果竹筍清洗時浸水過久,或使用的水不乾淨,容易遭微生物感染,產生「臭水管」味道,有這幾種情形的綠竹筍都應避免購買。
農委會指出,綠竹筍含有纖維素、低澱粉,又含有多種維生素、氨基酸及鈣、磷、鉀、鐵等微量元素,是一種特殊的健康食材。其富含膳食纖維,能幫助消化,刺激腸胃蠕動,協助排便順暢。雖然吃綠竹筍有許多好處,但是性寒,因此,腸胃功能不佳或是脾胃虛寒者,需斟酌食用,且因其鉀含量較高,所以腎功能不佳者,建議少食。